English

关于现象学在中国传播的两条史料

2005-05-07 18:08:00 来源:博览群书 谢 泳  我有话说

汤一介主编的“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”丛书共有十三本(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2年版),主要记述西方哲学在二十世纪中国的传播情况。丛书选题甚好,但因为许多作者平时在相关专题方面没有长年积累,对于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情况,多使用间接材料完成,所以有些事实不够准确。

比如《现象学思潮

在中国》(张祥龙、杜小真、黄应全著)一书中提到胡塞尔时说:“据目前笔者所能看到的出版物而言,中国人正式谈及胡塞尔的现象学早至1929年初,即胡塞尔70岁,正在写作《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》一书之时。这就是杨人?所写的《现象学概论》一文,刊登于《民铎》杂志10卷1号,1929年1月出版。应该说,在这方面杨人?先生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。不仅如此,这篇七千字左右的文章的阐释水准亦颇为可观。”(该书第12页)

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。

中国介绍胡塞尔在杨人?之前好几年的,至少还有张君劢,时间在1924年,因为作者没有注意到,有些判断就不准确了。

当时张君劢译了德国杜里舒(Hans Driesch)著的《爱因斯坦氏相对论及其批评》(民国十三年,商务印书馆)一书,他在书的序言中介绍了当时欧美主要哲学思潮后,特别有一节讲述“杜里舒氏与现象学”。

张君劢说:“杜氏哲学之出发点,曰我自觉的有某物;我也有也,某物也,三位而一体者也。我之所能为力者,在此三位一体之关系下,以直观之方法,发现种种秩序符号。此也,彼也,关系也,相并也,平行也,绿也,酸也。杜氏此种立脚点之由来,则受虎塞尔(Husserl)学说之影响。虎氏者以反抗心理主义著称。彼以为是非之准,不在此顷刻万变之心理,而在不易之本性。比之说夕阳西下四字。甲日之夕阳与乙日之夕阳固不同也;甲时之夕阳与乙时之夕阳亦不同也;自观者言之,甲时之心理与乙时之心理又不同也,此种种不同之中,而说到夕阳西下,无不了解之者,则普通的意义为之也,则不易之本性为之也。此普遍义或曰本性之求得之法,则在直观(Schau)而已。虎氏自名其学为现象学(Phaenomenologie)”。(该书第17页)

在此之前,张君劢还写过一篇文章《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氏东来之报告及其学说大略》,发表在《改造》杂志4卷6号上,这本杂志是1922年11月出版的。张君劢在谈到杜里舒哲学的来源时提到:“‘观’(Lchauen)及‘精粹’(Gegnstand)二,自虎塞尔氏得来。”

这样至少可以说1922年,胡塞尔和现象学就出现在中国的杂志上了。

1932年11月出版的王慕宁《教育哲学思潮概论》(华风书店,上海)第五章“现象学派之教育思潮”中,用了26页的篇幅专门介绍“现象学”。作者把胡塞尔译为“扶萨尔”。作者说:“扶萨尔,为此派之鼻祖。现任德国福来甫尔姑大学之教授。年达七十余,元气尚健。集全世界之年少哲学家,以讲演现象学。著有《论理的研究》,《现象学之理念》等书。”(第147页)本章共分为五节。

第一节“何谓现象学派”。共讲了三个问题:“第一、现象学(Phaenomenologie)。第二、现象学派之地位。第三、现象学的思潮之源流。”

第二节“现象学之概念”。共讲了两个问题:“第一、现象学者,先验心理学者。第二、现象学者,认识之形而上学也。”

第三节“现象学之要点”。共讲了四个问题:“第一、现象学之方法。第二、纯粹意识(体验)论。第三、纯粹意识之构造。第四、作用与内容,及内容与其同一性。”

第四节“现象学派之教育思潮”。共讲了两个问题:“第一、现象学的教育学派。第二、克氏之教育学说。”

第五节“现象学的教育学说之批评”。共讲了两个问题:“第一、优点。第二、缺点。”

1934年3月,范?《哲学概论》列为当时商务著名的“大学丛书”中出版。在第五章“认识论”的第六节“认识本质之问题”中,单列一节,用了近4页的篇幅专讲“现象论”。范?把胡塞尔译为“佛塞尔”。并在注释中注出了胡塞尔《论理学研究》的原文。(第108页)

1945年4月,李长之出版《西洋哲学史》(正中书局,重庆),在第七章“哲学界现势――唯心论之继续发展实证主义新实在论”中,也提到了胡塞尔和现象学,就用了现在的译名(第172页)。

1942年4月,关东出版社出版了一本《哲学入门》(沈飞达著,桑春明译,大连),原书没有标明原作者名字的原文。这本书的第一章“认识论”中的第三节:“实在论、观念论、现象论”。对胡塞尔和现象论都有介绍。作者把胡塞尔译为“福沙啊”(第20页)。

作者在介绍胡塞尔的时候,还特别提到了海德格尔和他的著作《存在与时间》(第91页)。作者译为“海逮葛”。《现象学思潮在中国》一书介绍海德格尔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时,提到的最早文献是熊伟先生1942年发表在国立中央大学《文史哲》季刊第1期上的文章,时在1942年。现在看来,同年还有另外的人也注意到了海德格尔和他的著作。

以上这些材料《现象学思潮在中国》中都没有注意到。

二十世纪前半叶,中国学术界对于西方的各种思潮都有及时的介绍,那时学术界的情况远比今天自由和繁荣。各种学术团体的建立,学术杂志的出版,学术书籍的刊印比较复杂,所以要写好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史,须对当时的学术团体、学者群体、留学制度、图书索引、学报及相关期刊状况以及大学的课程设置等,有长期留意和多年积累,才可大体明晰。那时中国出版的关于西方哲学的介绍性著作相当丰富。一般来说,在这些著作中,提到当时西方哲学家和哲学思潮的情况是很正常的,张君劢、张东荪这些大家的著作就不说了,就是一些不知名的作者写的书中,也常有新材料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